近年来,上海市虚拟电厂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参与主体不断丰富,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类型、接入资源体量和应用频次持续增加。上海电科院创建虚拟电厂全过程检测认证评价体系,为保障虚拟电厂可靠调用和高效运行提供更好支撑。
11月19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了上海第36家虚拟电厂入网前的检测认证工作。该院创建的虚拟电厂全过程检测认证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今夏,为了应对持续高温给电力供应带来的挑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先后组织开展虚拟电厂需求响应25次,最大响应负荷多次超过60万千瓦,其能力已相当于一台大型火电机组。2023年以来,上海电科院创建虚拟电厂全过程检测认证评价体系,制订检测方案、研制检测设备、搭建检测平台、构建评价体系,目前已具备了覆盖虚拟电厂全过程的测试、评估和监督能力,让虚拟电厂响应效果更有保障。
为保障可靠调用,虚拟电厂需开展检测
2019年,国网上海电力开始探索虚拟电厂运营体系。目前,上海共有虚拟电厂运营商24家,接入资源超过1600户,涵盖充换电站、楼宇空调、用户侧储能、数据中心等7类,申报可调节能力共计97万千瓦。然而,在实际调用中,这些资源无法保证均能发挥作用。因此,对虚拟电厂开展检测认证尤为重要。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不依赖传统的集中式发电设施,而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聚合用户侧可调节资源。虚拟电厂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对象等此前在国内都是空白。
“我们平常所做的检测工作主要是检测电源的涉网性能,包括传统火电厂和新能源电源等。对虚拟电厂这种负荷侧资源开展性能检测,不能照搬以前的方法。因此,我们在火电厂涉网性能检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已有的标准、政策等,探索提出虚拟电厂的检测方法。”上海电科院电源技术中心技术人员郭灵瑜说。
2023年3月,上海电科院成立了虚拟电厂检测团队。团队研究制订虚拟电厂关键性能指标的定量和定性评估标准,包括调节性能指标、数据采集质量指标、设备和通信性能指标等,研究不同场景、不同类型和不同需求下的虚拟电厂标准化检测方法,形成标准体系,并在2023年迎峰度冬和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开展试验验证。今年9月12日,团队牵头编制的团体标准《虚拟电厂调节性能检测技术导则》已立项。
研发新装置和平台提高虚拟电厂检测效率
2023年迎峰度冬后,团队开始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如何提高现场检测工作效率?由于虚拟电厂聚合资源众多,技术人员每次去现场检测后会获得大量原始数据。他们需要先处理这些数据才能进一步开展分析,进而得到检测结果,工作量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基于数智技术,从检测装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等方面开展攻关,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网络传输等功能模块集成于一个装置——虚拟电厂便携式检测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各种可调节资源检测场景。
团队还搭建了上海电网虚拟电厂入网测试认证平台。该平台不仅能以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形式远程向后方技术人员反馈现场检测情况,还能利用5G传输技术实时回传虚拟电厂便携式检测装置采集的数据。该平台可基于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自动出具虚拟电厂性能检测评估报告。
经过在不同可调节资源检测现场的反复验证,今年2月,虚拟电厂便携式检测装置与上海电网虚拟电厂入网测试认证平台研发成功。
虚拟电厂全过程检测认证评价体系涉及入网前检测认证、基线校核、过程监测、响应后效果评价等环节。虚拟电厂便携式检测装置为入网前检测认证提供了支撑,上海电网虚拟电厂入网测试认证平台的应用贯穿全部环节。该体系通过检测掌握各时段、各类型资源实际可调节能力及调节特性,有助于避免虚拟电厂响应不及时、响应不到位的问题,实现对可调节资源的精准调控。
虚拟电厂全过程检测认证评价体系已全面应用
8月2日,上海发布今年入夏后第二个高温红色预警。当日11时11分,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创下4030.2万千瓦的新纪录。团队成员顶着烈日赶往上海电巴新能源虚拟电厂运营商聚合的龙吴路奥动换电站,开展虚拟电厂准入技术能力检测认证。这是虚拟电厂全过程检测认证评价体系首次进行现场验证,内容包括资源数据采集精度测试和运营商平台调节性能测试。他们通过分析相关测试数据,判断采集误差、调节容量、持续时间、调节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及文件要求。
迎峰度夏期间,虚拟电厂便携式检测装置与上海电网虚拟电厂入网测试认证平台在上海全面应用,支撑技术人员完成了上海闸电东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20余家存量虚拟电厂、上海蚕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新增虚拟电厂的入网测试认证工作,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团队针对虚拟电厂提报的可调节容量、调节精度、响应时间等指标进行分类分时段的智能化检测,已出具测试认证报告30余份,保障了存量虚拟电厂的可靠调用及新增虚拟电厂的规范准入。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