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以下简称“平台”)发布2023年上半年数据成果。立足于气象环境实测成果、组件实证成果、逆变器实证成果、支架实证成果、储能产品实证成果、光伏系统实验成果、储能系统实验成果七个方面的实证实验数据,对比2023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的数据,平台重点得出了设备衰减产生的效能差异性及服役时间增加凸显设备可靠性等多项结论。
气象数据显示,2023年,平台各月累计辐照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同时,由于雪地未完全覆盖,背面辐照较去年同期相比降低达20%—30%。温度方面,从分布情况看,2023年环境温度在25℃以下运行时长占比为91.83%,2022年占比为91.28%。
组件发电特性方面,根据实证数据,2023年与去年同期对比不同技术类型组件发电量规律一致。2023年,TOPCon、IBC分别较PERC高1.2%、0.75%,2022年,TOPCon、IBC分别较PERC高0.97%、0.39%;N型组件随着运行年限增加,发电量优势突出。
逆变器方面,实证数据显示,在发电性能上,2023年与去年同期对比不同技术类型逆变器发电量规律保持一致,同比发电量差异在0.5%以内;集散式逆变器2023年策略优化后发电量较组串式逆变器低1.14%。在逆变器效率上,不同技术路线逆变器逆变效率达到厂家承诺值,均在98%以上;国产IGBT元器件逆变器经过一年多户外实际工况条件下运行,与进口IGBT元器件逆变器效率相差在0.1%以内,且没有故障。在负载率上,高纬度地区不同技术逆变器在0-30%负载区间平均运行时长占比在45.8%左右;不同技术逆变器在30%负载下实测效率较实验室效率低,特别是在5%负载下实测效率与实验室效率相比低9.59%左右;理论计算0-30%负载区间效率增加1%,累计发电增益为1.03%。
支架方面,2023年与2022年不同类型支架发电量趋势基本一致,跟踪支架整体发电量较高,其中2023年双轴支架、垂直单轴支架、斜单轴支架(25°倾角)、分别较固定支架单位兆瓦发电量高30.38%、22.22%、21.21%。同时,受背面应用场景影响,与2022年同期相比,不同类型支架背面辐照占比下降;跟踪支架受地面应用场景影响较大,1月份与2022年同期对比,跟踪支架差异12%左右,固定支架差异4%左右。
就光伏系统的整体运行而言,实证数据总结出了发电最高的三种典型方案,分别为“双轴+组串式逆变器+双面组件”“平单轴+组串式逆变器+双面组件”“斜单轴+组串式逆变器+双面组件”。
储能装置方面,在系统效率上,经过一年多户外实际工况条件下实证,锂电池实测电池效率均在94%以上,液流电池实测效率为76.32%,功率型储能电池效率均超过94%,实测值均能达到厂家承诺值。在可靠性上,储能电芯温差基本在10.5℃以内,电压差在0.5V以内,与去年同期对比差异基本一致,基本满足要求。但2023年上半年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堆发生漏液。
就光储系统实验数据而言,在利用小时数上,5MW光储系统设计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000h,2023年上半年实测利用小时数为1722.2h;10MW光储系统设计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500h ,2023年上半年实测利用小时数为1409.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