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储能

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马家坪变电站的光明七十载

2024-11-29分类:光伏储能 / 光伏储能来源:国家电网报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走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马家坪变电站电力文化遗产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基地广场正中央“第一城 第一站”六个大字。

“第一城”——山西省阳泉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第一站”——马家坪变电站,是新中国首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自1955年投运以来,它一直承担着为阳泉地区供电的任务。

马家坪变电站见证了几代电力工人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努力,也见证了我国电气设备从引进、仿制到自制的历程。该站2021年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百年电力”首批文化遗产名录,今年10月入选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

新中国首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

阳泉因煤铁而兴,有电历史较早。1918年,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在阳泉安装1台容量1.9千瓦的发电机。

1947年,解放的号角在太行山脉吹响。中共冀晋区党委、行署从平定县划出阳泉镇及附近的3个村,独立设市,正式成立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这一年,阳泉地区总装机3150千瓦,有3.3千伏高压线路16千米、低压线路2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泉工矿业发展迅速。阳泉发电厂出力不足,出现了缺电情况。当时,太原第一热电厂刚刚投产,阳泉煤矿生产建设也迫切需要稳定的电源支撑。建设一条从太原第一热电厂到阳泉马家坪的110千伏输电线路被提上日程。

1953年,马家坪变电站及110千伏太阳(太原至阳泉)输变电工程获批建设。1955年8月3日,马家坪变电站正式开工,安装75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内设110千伏单母线、10千伏单母线分段。不久,太阳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变电站的设计图纸至今保存完好,陈列在马家坪变电站电力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内。

1955年12月27日,马家坪变电站投运。这是新中国首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肩负着为晋东区域供电的任务,为阳泉矿务局、阳泉钢铁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同日,由太原第一热电厂经榆次、寿阳到阳泉的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将太原、晋中、阳泉三个区域电网相连。至此,阳泉电网结束了孤网运行的历史。

此后,阳泉开始开展大规模配电升压改造,3.3千伏配电线路全部升压为10千伏。1957年,马家坪变电站增加了一台容量为2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1958年,该站供电范围覆盖了晋东大部分地区。

马家坪变电站极大地促进了山西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1949年至1990年,阳泉地区原煤产量以年均10.95%的速度递增,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动能。

从引进国外设备到先行先试自主技术

在马家坪变电站的原主控楼,“井”字方格结构的屋顶,带着五角星装饰的吊灯,原貌修复的办公室……仿佛都在向我们讲述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一楼不仅保存着变电站建站初期的发电机组,还有站内曾经安装的1951年和1953年民主德国生产的单相电能表。

“当时,国内没有生产110千伏电能表的厂家,马家坪变电站用的都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生产的设备。站里还引进了罗马尼亚产的主变压器、匈牙利产的少油柱式断路器等,这些设备保留下来的很少,很珍贵。”年近八旬的马家坪变电站原值班员赵秋兰对站内的老设备如数家珍。

二楼主控室内保存着3排43面电气屏。电气屏中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马家坪变电站内曾经安装的保护、自动化、监控等设备。在这里可以见到最早的电磁式、晶体管式的国产继电保护装置,整个房间堪称继电保护装置的“博物馆”。1954年国营上海电表厂生产的中间继电器,1971年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生产的JSGC-1晶体管线路保护装置,1976年北京大栅栏继电器厂生产的电流继电器……这些设备共200余个,涉及的生产厂家有20余家。

“当时,很多设备是我们国家的工人根据苏联图纸仿造的。因为铭牌和说明书都是外文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多,大家只能靠查书、翻字典解决问题。”赵秋兰介绍。一代代电力人在学习模仿中不断赶超,研发应用了一系列新设备和新技术。

技术革新从未止步。马家坪变电站内设备几经更迭,不仅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还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1998年,马家坪变电站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成为山西省首批无人值守变电站之一。今年4月,该站主供线路通过跨电压柔直技术实现不同电压等级间成功转供。未来,以马家坪变电站为核心的马家坪综合园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也将建成。

老站蝶变新生

2019年,马家坪电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经过5年的修复改造,今年6月,马家坪变电站电力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建成。该基地以变电站原主控楼为核心部分,另建设电力博物馆、专业历史展示馆、供电设备、文化廊道、专业实训、零碳示范、新能源服务7个功能区,是集生产、服务、文化、培训等于一体的极具行业特色的综合园区。

其中,电力博物馆依托马家坪变电站原主控楼建设,馆内集中陈列了300余件老设备、老物件。阳泉供电公司为这些陈列展品建档造册,还综合应用声、光、电技术,还原几十年前变电站的工作场景。专业历史展示馆墙上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老一辈电力人讲述参与马家坪变电站建设、运维的经历,重现那段奋斗岁月。

“20世纪70年代变电站主变压器扩建时,国内没有大型运输吊装设备,电力工人就在马路上放枕木,枕木上面放铁棍,再把设备放在铁棍上。前面有汽车拉,设备两边有人扶。5公里的路,大家走了一天一夜。”曾任阳泉供电局计划科科长的薄宗良老人回忆往事,激动不已。

依托马家坪变电站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阳泉供电公司在线上建立电力历史学习圈,线下组织实景课堂、专题培训、访谈宣讲等活动,发挥工业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截至目前,马家坪变电站电力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已接待70批1500人次参观交流,并与阳泉市国资委党委等4个党组织签署共享共建协议,致力将该站打造为红色教育阵地。

“我们会继续收集历史资料、实物,在基地内增加全景式、沉浸式展示方式,并围绕工业遗产保护策划征文、书画展等系列活动,开发文创产品,加强与学校思政课、文旅景点的融合,进一步提升马家坪变电站这一国家工业遗产的影响力。”马家坪变电站电力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刘守斌说。

110千伏马家坪变电站

入选理由:马家坪变电站是新中国首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原第一热电厂的配套工程。

遗产地址:山西省阳泉市

主体建成年代:1955年12月27日

开发保护情况:马家坪变电站原主控楼为苏联建筑风格,建成近70年仍保持完好。主控楼内保存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变电站内安装的发电机、电动机、保护屏、信号屏等300余件设备,均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建站设计图纸、设计书、改扩建方案等档案资料也得到妥善保存。目前,该站仍承担着重要的供电任务,并被打造成涵盖7个功能区的电力文化遗产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