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特高压和主网架建设,强化配电网建设,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和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奋力谱写电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供需平衡分析 服务能源绿色发展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8%;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1%……今年一季度,我国电力消费延续较快增长,多个新产业用电呈两位数增长,璀璨灯火映照出我国产业升级、消费挖潜的经济新动向。
用电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一季度社会用电量增速加快,反映出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在能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的当下,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国家电网发展的首要着力点。
“十四五”至“十五五”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期,也是技术创新窗口期,能源电力结构加速转型,新型用电模式不断涌现,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供电服务标准持续提升,对电网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中长期看,我国能源电力供给和消费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供给侧结构加快调整,随机性波动性增加;需求侧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其他行业化石能源消费向电力消费转移,需求总量将持续刚性增长。
近年来,国家电网建立供需平衡分析机制,实现全电源全过程统计分析,健全源网荷储全环节统计量化基础。面对供需两侧的快速变化,国家电网强化规划引领,有序统筹好电网转型发展,持续开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超前研判发展趋势,对碳达峰前的系统路径和电网形态,做到总体把握、心中有数。
红旗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建设现场
应对我国能源需求压力、供给制约、低碳转型挑战,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4月12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一望无垠的戈壁上,成片的光伏板绵延向远方,仿佛一片蓝色海洋。在塔拉滩的深处,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作业人员在新建750千伏红旗变电站内有序开展调试验收工作。
塔拉滩呈风蚀丘陵状地貌,平均海拔2920米,年均日照时间接近3000小时。这里海拔高、降雨少、日照强,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区域。红旗输变电工程是青海“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配套送出工程,投运后可满足海南州“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并网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
有效消纳“绿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向火电机组挖潜还不够,还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力。拿储能来说,作为护航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电网稳定运行等方面作用彰显。
高峡出平湖。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国网新源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风光旖旎。这座电站可以利用水位差,将电能与势能进行转换,实现储能调峰。
“胶东地区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富集,能源结构复杂,文登电站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六大功能,可有效保障电力供应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整个胶东地区新能源就地消纳的‘蓄能池’。”国网新源山东文登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绪国介绍。目前,山东省在运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共5个,预计今年年底在运在建装机将达到800万千瓦左右。
推动“沙戈荒”大基地并网消纳,适应分布式大规模发展,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国家电网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主动服务好煤电灵活性改造,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健全完善运行和市场机制,提高各方加快调节资源建设、参与系统调节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优化电网网架结构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4月12日,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线路工程川9标段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开展单基铁塔组立工作,现场一片火热景象。
“我们这个标段具有规模大、地形地势复杂的特点,建设难度较大。”川渝特高压1000千伏线路工程川9标段项目执行副经理刘嘉介绍,该标段起于甘孜州泸定县干海子,止于雅安市天全县白茶坪,将新建特高压首例八腿式门型塔、四川最高输电铁塔等75基铁塔,目前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坚强的特高压和主网架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的重要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川渝平原地区输送超过35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同时还可借助1000千伏成都东变电站将清洁能源输送至成都“立体双环网”,有效提升成都地区的供电能力。
如今,特高压迈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主网架构建也面临历史性的严峻挑战,需要电网企业围绕增强电网核心功能,统筹做好大电网的发展规划、前期建设和要素保障。
白鹤滩外送电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来自金沙江的水电仅7毫秒即可“闪送”长三角;北京东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运,为华北电网提供坚强保障……近年来,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连接起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全力加快主网架建设,提升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承载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为特高压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力量。
配电网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面对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新型用能形式不断涌现等新变化,人民群众对电力的需求正在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今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
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配电设施改造升级,有序推进高层小区双电源改造,完善重要用户“生命线”通道,加快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是国家电网进一步强化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方面。
4月13日,在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10千伏熙春线配电室,20多名施工人员在狭窄的配电室内,有序地进行电缆头制作、出线电缆改接、老旧设备拆除和更换、环网柜试验等工作。
配电室二楼空间小,设备进出站非常艰难。施工人员克服了环境差、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在相对凉爽的春天,他们躬着身体在狭小的空间里作业,却还是挥汗如雨。为保证所有电源送电正常及相序相位正确,施工人员完成设备安装更换任务后,席地而睡等待送电。
据了解,10千伏熙春线配电室设备已运行20多年,存在设备老旧、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为提高用电高峰期供电可靠性,国网福建邵武市供电公司积极储备配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地勘察,对该配电室实施改造、淘汰老旧设备。
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施工人员顺利完成了10千伏熙春线配电室改造工程,实现了高、低压电源自动切换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片区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此次工程改造、更换配电室高、低压柜14台,并将800千伏安的单式变压器更换为2台400千伏安的箱式变压器,配电室设备得到全面升级。”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配电作业二班班长陈健介绍。
国网新疆巴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库尔勒市阿瓦提农场使用叉吊一体机进行变压器安装作业。
此外,国家电网还深入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农网投资,稳妥推进大电网延伸覆盖,提升承载力;积极服务需求自然增长、新型用能形式增加和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需要;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助力构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推动配电网转型升级,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以“数”赋能智慧电网
“220千伏周家岭变电站内无明显积水,设备运行正常!”“220千伏纪南变电站路面少量雨水,排水正常,设备运行正常!”4月16日4时许,湖北省荆州市天空中响起巨大雷鸣声。国网湖北荆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的对讲机里纷纷传来了各小组出发的汇报声。按照4月15日晚上应急会议的部署,他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变电站防汛排查,确保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受强对流的影响,荆州市当日早上出现雷雨强降水天气,不仅对电力设备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还考验着变电站的排水防涝系统。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到站开展雷电后设备、大风后飘浮物、大雨后的排水检查。他们重点查看了电缆夹层、电缆沟积水,房顶漏水,端子箱、机构箱渗水情况。由于雨后湿度较大,他们还对空调、除湿机进行状态检查,确保排水设施通畅、运行设备完好。
防灾抗灾能力建设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气候异常变化加剧,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影响范围、破坏强度显著提升,对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造成影响,电网脆弱性问题逐步凸显。
为解决特高压不停电融冰难题,在湖南,国网湖南防灾减灾中心成立了专项攻关团队,按照高电压技术、材料等专业划分小组,发挥学科融合优势、逐项开展攻坚,成功研发了包括特高压地线直流融冰装置、特高压防雷防静电绝缘子在内的成套融冰系统;为减少电力设备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在重庆,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研发了基于电网一张图的“电随水动”智能防汛辅助决策应用,从预警手段、快速确定受灾设备范围和应急响应等三个方面应对极端天气对电力设备的影响。
数字化智能化在防灾减灾中得到充分应用,也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支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电网感知控制对象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时效更强,亟须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化赋能赋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感知控制能力,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春日的浙江绍兴,连续的雨水之后,新昌县回山高山茶区大佛龙井正式开采。青茶需要经过晾干、杀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的制作工序,制茶繁杂的工艺如今通过智能机器实现精准可控,而“控制火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稳定可靠的供电。
在大佛龙井炒制期间,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在新昌回山区域训练的电力调度人工智能导航员——调度智能体发挥了大作用。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祁炜雯介绍,调度智能体采用阿里云“云边一体”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强化学习AI核心产品,结合源网荷储示范工程,从“网”的适应性角度为新能源消纳通道灵活调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通过调度智能体,我们可以将地区电力优先输送给茶产业使用,确保了茶叶加工的能源供应;可以探索风电、光伏并网,白天新能源发出的富余电量进入储能系统或跨台区进行消纳,夜晚用电负荷增加时,储能系统自动释放电能,智能调节茶叶加工电力供需,起到削峰填谷、稳定电网的作用,也让剧烈波动难以预测的新能源入网消纳更平稳,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祁炜雯解释道。
通过物理电网的厘米级高精度建模,让无人机高精度自动驾驶巡线;借助智能巡视和智能控制技术,让庞大、复杂的变电设施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操作”……国家电网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