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800千伏青豫直流工程青南换流站主控室内,运维人员通过数字换流站平台巡检站内设备。该平台可以自动采集换流站设备运行数据,实时感知、监测设备状态,实现远程智能巡检,提升了换流站设备运维效率。
近年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将数字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应用科技手段助力业务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数字电网,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智能平台 提升运维质效
随着电网设备数量逐步增加,为满足电网设备运行可靠性要求,运检业务的智能化成为青海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2021年12月,国网青海电力建成省级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对输电线路开展无死角远程实时监测,将输电线路的周期性巡检改为每日巡检,及时感知并清除线路隐患和缺陷。
“应用省级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后,巡检人员一天内可以完成上千基铁塔的巡检任务。”国网青海电力设备部输电处处长王晓峰介绍,“去年以来,我们应用省级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常态化开展可视化远程巡检,共发现并及时消除外力破坏、杆塔异物等隐患200余处,发布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600余条。”
电网巡检任务通常以工单形式发放给巡检人员。由于输电线路路径复杂、面广量大,巡检计划可能出现遗漏。今年1月,基于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国网青海电力在移动端打造了输电专业移动巡检APP。平台能通过该APP自动派发工单,工单上显示巡检任务的具体日期、作业人员及目标线路,自带的地图还可标注巡检任务区段,实时显示任务完成情况。
8月4日,国网青海电力工作人员看到的输电全景监测平台实时画面显示,受连续暴雨影响,750千伏月海Ⅰ线一基铁塔基础被水淹没,存在安全隐患。该平台通过输电专业移动巡检APP自动将工单推送给设备主人。按照工单信息,设备主人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铁塔进行了基础加固和防洪阻挡处理。从平台识别隐患到下达任务工单,总时长仅5分钟。青海电网已实现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在线巡检全覆盖和巡检工单线上流转全覆盖,提升了隐患排查和处置效率,降低了线路运行风险。
目前,青海电网已安装输电可视化监控装置4500余套,计划年底前再安装1.2万套,对全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开展可视化巡检,提升电力设施智能化管控水平,减轻运维压力。
推广RPA 打造多专业应用场景
8月10日,在海南供电公司营销计量室内,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数字员工”自动登录采集运维闭环管理系统,逐户分析低压、公变、专变负荷,采集异常数据,开展智能分析,将异常工单自动推送给相关专业人员,并提醒及时处理。自2022年8月10日RPA“数字员工”上岗以来,该公司营销计量班组平均采集异常数据补召工作时长由1小时缩短至5分钟。
RPA可辅助专业技术人员执行重复性高、流程性强的工作任务,模拟人工操作应用系统,7×24小时开展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国网青海电力紧扣数字化转型主线,梳理各专业业务流程和工作界面,分析适合RPA发挥作用的场景,推广应用至多专业。
9月5日,西宁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工作人员应用无人机对110千伏城北Ⅰ线的10基铁塔开展巡检。巡检结束后,RPA将无人机拍摄的近千张照片上传至无人机巡检监控微应用系统,并对线路隐患和缺陷位置进行标记,形成台账。整个流程仅用时约1小时。
年初以来,国网青海电力累计打造RPA应用场景百余个,涉及营销、运检、人资等专业,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 高质量管理变电站
去年年底,青海省零碳产业园110千伏古驿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园区110千伏网架结构,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今年6月,国网青海电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对110千伏古驿变电站进行三维建模,将站内主设备基础台账数据和辅控设备监测数据全量接入数字孪生平台,对变电站开展全景状态下的实时在线监测、仿真分析和智能诊断。
“我们在三维建模过程中共构建了17类关键设备物理模型、5类机理模型和8类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变电站档案、运行、状态等数据的融合贯通。”海东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办公室主任丁再贤介绍。依托数字孪生变电站,运维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以便快速定位、精准处理。
为了提升数字技术对电网的支撑能力,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国网青海电力还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完成了青南换流站50种关键设备数字孪生体建模、模拟仿真和测试,高质量完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稳态和暂态动态特性验证,推动特高压换流站的智能化管理。
为了推动电网向更加智慧、更加安全、更加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升级,国网青海电力持续加强电网数字化结构体系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围绕推进人工智能工程化应用、提升数字化运维支撑能力、构建零碳园区双碳数字化监控体系等,开展全业务、全环节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建设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