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一周要闻汇总
08月26日-09月1日
目 录
一
无人机巡检
1.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插上“翅膀”提升变电巡检效率
2.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人“机”协同巡视 打好迎峰度夏“收官战”
3.数字技术赋能,山东电网一线巡检减负增效
二
机器人智能巡检
1.无人机、机器狗、“听诊器”加持 潇湘站护航外电入湘
2.北京地铁两台供电设备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
三
行业大咖
1.沈欣正:为电网把脉的“空中巡视员”
无人机巡检
01 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插上“翅膀”提升变电巡检效率
“无人机已安装牢固,桨叶无破损,电池电量充足,飞行状态良好,可以起飞……”8月28日上午,在110千伏城皇变电站内,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巡视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视,及时监测、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全力保障电网安全。
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用电需求的快速攀升,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目前余姚地区已有41座110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变电站,变电巡检压力与日俱增。为此,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构建“陆空双视角”的多维度立体巡检体系,常态化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检工作,进一步提高巡检质量和效率,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当天,变电运维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飞到空中,对变电站的变压器、独立避雷针、闸刀、绝缘子、母线等设备进行录像,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对设备的每一个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一旁的同事也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分析记录,便于后续及时进行处理。
据了解,无人机具有高空视野广、视角变化灵活的特点,不同于日常人工巡视不可避免存在盲区的这一问题,无人机可以利用自带的高清摄像头,对平时不易看清的设备进行多角度观察,实现多维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巡视检查。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难以发现的设备隐蔽缺陷,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悬停拍照,及时做到缺陷跟踪和处理。“在使用无人机巡视之后,不仅有效提升了巡视的质量,还减轻了巡视人员的工作强度,更是减少了作业风险。”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负责人说道。
接下来,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继续拓展无人机智能巡检的应用场景,做好相关技术的人才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助力智能技术和传统运维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运维质量和效率,为电网设备安全插上“科技翅膀”。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苗云梦、史科扬、邵凯凯 )
02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人“机”协同巡视 打好迎峰度夏“收官战”
“线路运行正常,未发现可疑点。”8月25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对112何畔线进行巡视,保障迎峰度夏线路运行稳定可靠。
虽已立秋,但气温依然居高不下。连日来,该公司针对当前供电形势,认真分析迎峰度夏后期负荷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应对“秋老虎”,确保打好迎峰度夏“收官之战”。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巡视质量,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该公司启用无人机巡视,有效弥补了传统方式巡视有死角的缺点,实施线路故障查找和快速定位。
此外,结合当下供用电实际,在线路巡查、设备调配、宣传引导等多方面下功夫,加强对高危、重要线路、重要塔位的监管和安全隐患治理,继续对重要线路设施开展特巡检查,做到对比分析了然于胸,及时消除线路、设备隐患及缺陷,避免因线路、设备供电硬件原因引发故障性停电。同时,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与安全用电、科学节电引导,避免因外力破坏、违章用电等原因造成断电事故。
“最近天气热,增加了辖区线路设备的巡视、测温频次,保障客户用电可靠。”据巡视人员介绍,为了准确掌握线路安全运行情况,他们缩短巡视周期,每天在中午、夜间负荷高峰时段,对重点设备、高负荷台区、老旧线路进行特巡、测温,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和隐患记录在册,并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对设备运行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下一步,该公司还将针对电网运行特点,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加大巡视力度,完善故障抢修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线路及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同时制定无人机巡检专项方案,将无人机巡检与人工巡检有效结合,穿插到日常巡视工作当中,及时准确发现缺陷,实现输电线路巡视360度“无死角”,为庆阳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全力打好迎峰度夏“收官战”。
(来源:国网庆阳供电公司 作者:高靓 弥波)
03 数字技术赋能,山东电网一线巡检减负增效
“我们组织创新团队,加快推动电力北斗在一线巡检业务中的深入应用,既提升了无人机巡检作业的定位精度,也保证了设备信息等关键数据的安全。”8月21日,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输电巡检中心班长刘晓晶介绍。这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基层班组减负增效的一个缩影。
2023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电力北斗等数字化技术在一线业务中的规模应用,并组织无人机装备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电力保供、服务民生等工作提供了坚强支撑。
国网山东电力员工正在进行无人机巡检
近年来,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电网巡检,而大量飞行照片仍需要人工逐一验看,影响了故障排查效率。国网山东电力组织由业务骨干和业内互联网专家构成的科研团队,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无人机巡检缺陷排查方向的多层次应用,现已开发出杆塔异物、绝缘子破裂等10个常见缺陷的智能识别模型。这一系列模型在一线班组试点应用后,设备缺陷识别准确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2%,照片误检情况大幅减少。
500千伏天衍变电站无人机机巢
电力北斗能够为无人机巡检提供高精度的时空定位服务。2023年,国网山东电力落实国家北斗发展战略要求,对全省17市的1500余基杆塔进行无人机巡检北斗应用测试,重点梳理山区、沿海、省际交界等信号薄弱区域的测试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整改,促进电力北斗基准网型结构优化,充分提升了电力北斗在无人机巡检中的应用水平。截至8月9日,国网山东电力全部17家市公司的无人机巡检业务全面切换至电力北斗定位导航,应用合格率达到99%以上。
第二代无人机功能示意图
针对无人机技术研发,国网山东电力强化产研融合、协同创新,安排国网智能公司会同上下游企业,研制一、二代电力专用无人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一代电力专用无人机通过优化本体重量、提升电池容量等革新,有效提升了飞行续航时间,现已在全国推广130架。在当前进行的二代无人机研究中,国网智能公司与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按照国家保密标准开发加密芯片,推动无人机全环节设备的安全加密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电力数据安全水平。该公司还组织无人机机场管控平台开发工作,在新平台接入大疆、中科云图等国产装备,并结合电力场景需求自研专用机场,带动了国内相关芯片、平台产业的共同发展。目前,电力无人机机场管控平台已在济南、德州等地推广应用40余套。
人工智能模块巡检识别效果
下一步,国网山东电力将持续进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一线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推动基层班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记者:杨烨莹 通讯员:肖英伟 任晓文)
机器人智能巡检
No.1 无人机、机器狗、“听诊器”加持 潇湘站护航外电入湘
无人机、机器狗、“听诊器”、智能巡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持”,1000千伏特高压潇湘站保供电提质提效,有力保障外电入湘“主动脉”安全稳定运行。自2021年12月投运至今,潇湘站已累计为湖南电网输送清洁能源142.85亿千瓦时。
潇湘站是湖南首座交流特高压变电站,是1000千伏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荆门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终点站,位于长沙县安沙镇。
(8月31日,1000千伏特高压潇湘站,巡检机器人正在工作。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迪摄)
8月31日,走进潇湘站,记者看到无人机正在细致侦察变电站。据介绍,无人机每日对高抗区、开关区、主变区、电容电抗区等“扫描式”巡检,对导线、绝缘子等“盲区”也可以多角度精确拍摄。
“走吧,一起巡视去!”工作人员对“机器狗”发出指令。只见四足巡检机器人(机器狗)跑步、跳跃、跨越障碍物,时不时扭一扭脖子。“机器狗”主要替代人工开展温度测量、缺陷跟踪等工作,可24小时无阻碍精细巡检,是电力员工的忠实搭档。
潇湘站除了视频监控外,还部署了上千个在线监测“听诊器”,监听设备否健康运行。“听诊器”利用数字传感手段,实现对设备油色谱、高频、超声、铁芯夹件电流、气体压力等关键数据的采集及分析。迎峰度夏期间,运维人员成功“听诊”捕捉出1000千伏GIS分支母线气室异常信号,成功杜绝一起主变停运事故。
潇湘站还建有“智慧电网5G实验室”,搭建工业级5G专网通道,满足各类高科技巡检视频、图片、缺陷等数据快速传输和分析计算的需求。
(来源:华声在线 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通讯员 阳仑)
No.2 北京地铁两台供电设备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已涉及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成为生产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闫思玲创新工作室”不断在智慧供电科学领域探索创新,研发供电设备巡检机器人,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两台——“东东”和“丽丽”,并均已投入使用。
这两台机器人一台是能够升高到1.2米的轮式机器人“东东”,另一台是体型较小、身高不足半米的板下机器人“丽丽”。这两台机器人取名为“东东”和“丽丽”,是“动力”这两个字的谐音,为地铁列车提供不竭动力是北京地铁供电专业最核心的业务。
“东东”可以自主定位导航,通过搭载的传感器与算法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内设备盘面巡视及测温、对外部环境中的气体及声音进行采集分析,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实时图像远传随时了解现场情况,便于故障点判断并分析应对,在有限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具备自动充电功能,一次满电能够续航4小时,足够完成一轮巡检作业。“丽丽”应用于空间狭窄的电缆夹层巡视,通过操作平台遥控其在电缆夹层内运动,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对夹层电缆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巡视,同时将图像回传至操作平台,供巡检人员检查电缆状况。“丽丽”还具有一定的爬坡越障和涉水能力,能够适应电缆夹层的复杂环境。其续航能力在45分钟以上,能够满足电缆夹层巡视需要。
除了对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着持续探索与攻关,近年来,闫思玲创新工作室还研发了刚性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抗电压波动装置等,为地铁供电筑起安全屏障。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 刘洋)
行业大咖
沈欣正:为电网把脉的“空中巡视员”
“我再调整下角度,看看导线压接处温度是否正常!”8月24日,江苏溧阳高温来袭,室外温度达到36摄氏度,体感温度接近40摄氏度。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员工沈欣正和同事利用无人机开展输电线路缺陷巡视工作。
2017年进入单位的沈欣一直扎根在公司输电运检专业,在这六年时间里,早出晚归是他的作息表、翻山越岭是他的必修课、灌木丛林是他的主战场,在老师傅们的帮助下,沈欣迅速成长为了班组的行家里手,对溧阳区域的输电线路走向和运行状况已是了然于胸。
“年轻人一方面要积累经验,另外还得发挥自己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去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2019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输电线路无人机取证培训,作为当时班组最年轻的成员之一,沈欣当仁不让代表公司赴山东参加无人机操作的培训考证。
开机、解锁、起飞、油门……在熟悉了解无人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后,反复实操才是成为一名合格无人机驾驶员的关键,毕竟在电网周边飞行巡视不同于普通的无人机飞行操作。在山东培训那些日子里,沈欣除了跟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实操练习外,还时常加班飞行,他充分利用好培训场所的有利条件,加强自己对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的精准度,模拟日常可能遇到的故障,提升自己利用拍摄故障图片的熟练度,往往在太阳底下一飞就是半个多小时。经过沈欣的不懈努力,溧阳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无人机驾驶员顺利取证。
有了无人机的加持,公司输电各类巡视的效率大大提升,老师傅们都对这不起眼的小飞机和开飞机的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从取证至今,沈欣驾驶着无人机累计巡视线路200多公里,完成了3698基输电铁塔的无人机精细化巡检任务,累计发现线路设备缺陷13786处,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021年,公司在输电线路异物处置工作上添置了新武器“远程异物清除器”,俗称激光炮,有了它可以配合无人机巡视,对发现的异物挂线或是树障隐患立即进行处理,这件新宝贝也顺理成章地交到了沈欣手中。
“这异物清除器可以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利用激光快速处理我们最头疼的异物挂线隐患,省时省力!”看着新设备的沈欣高兴地说道。为了尽早将“黑科技”投入实战,沈欣主动联系厂家,学习了解激光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现场观摩兄弟单位使用机关炮现场处置相关隐患,为公司自行开展积累经验。
在随后的一次无人机巡视中,沈欣发现220千伏廻淦2Y67线27#塔上挂有异物后,他立即向领导汇报,计划采用电网远程异物清除器处理隐患,在得到许可后,他熟练地架设设备,操作“激光炮”,仅用15分钟就将异物成功清除,这也是公司首次将该技术运用到了实战当中。
“希望自己掌握的这些新技术、新设备能给电网可靠运行增加一份保障!”看着自己后备箱里的“黑科技”工具越来越多,沈欣笑着说道。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施方圆 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