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CPEM推荐

重磅!国网刘泽洪、南网李鹏等15位能源电力领域专家入选2023两院院士候选名单(附专家介绍)

2023-08-31分类:CPEM推荐 / CPEM推荐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发布,其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有4位专家来自能源电力领域,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有11位专家来自能源电力行业,小编现将详细信息与大家分享。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发布,其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有4位专家来自能源电力领域,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有11位专家来自能源电力行业,小编现将详细信息与大家分享。


1

中国科学院


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其中技术科学部96人

候选院士介绍:

董新洲

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天津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并被引进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至今。1998年任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 IEEE Fellow, CIGRE-B5-55工作组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首席国际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清华大学ALSTOM联合研究中心)1项。主要学术贡献是:最早把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故障行波研究,发明了现代行波测距技术、现代行波保护技术、行波选线技术并研制出国内外首例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提出并实现了面向电力系统安全的站域集成保护技术;与ALSTOM公司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电力线路无通道保护技术和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等。围绕上述研究,发表SCI/EI论文297篇,撰写学术著作2部、翻译学术著作4部,获授权国际专利11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一、二等奖5项。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多个专委会的委员,担任中国科学出版社《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PAC World等多个国内外丛书、期刊的编委和特约主编,主办IEEE APAP2011/APAP2015大型国际会议2次、中韩继电保护论坛13次,与跨国公司ALSTOM成立并成功运行联合研究中心13年,申报并获批北京市绿色能源与电力安全国际技术合作基地,并担任基地中心主任。


梅生伟

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兼新能源学院院长,杰青,长江,IEEE  Fellow,国家能源局储能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盐盐穴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首席专家。

梅生伟是电气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控制与新能源高效利用研究。针对我国电力系统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特高压交直流联网及大规模新能源开发三个阶段的重要科学问题,遵循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业应用的工作路线,在大型发电机抗扰控制、交直流安全输电、新能源高效利用和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提出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研制大型同步发电机非线性鲁棒励磁/调速工业控制器,显著提升远距离输电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复杂电网自组织临界理论和分析方法,创建交直流系统脆弱元件和危险故障路径快速辨识技术,研发连锁故障主动阻断平台,保障我国交直流输电系统安全运行。开拓工程博弈论新学科方向,研发新能源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鲁棒调控一体化平台,为解决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力消纳难题提供技术支撑;提出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路线,主持建成国家储能示范工程 “江苏金坛60MW/3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实现我国在世界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双引领。

出版专著10部(英文2部),教材2部,发表期刊论文512篇(SCI262篇),他引2万余次;ESI高引论文7篇,F5000论文5篇。专利175项(美国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宋永华

宋永华,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巴中市,现任澳门大学校长、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气工程讲座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外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1984年宋永华获得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91年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出站后到英国留学访问;1997年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聘为教授;200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留英中国学者,同年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也是英国大学的第一位华人副校长;2007年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和电气工程教授,兼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2009年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校长助理;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2018年1月9日任第九任澳门大学校长。

宋永华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贡献。宋永华突破发电调节跟随负荷变化的电力系统调控传统框架,在挖掘灵活负荷调节能力跟随发电变化的新路径上,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并发明了关键技术,其成果对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孙宏斌

孙宏斌,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浙江天台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精品课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1月参加工作,曾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召集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能量管理与调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电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2),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曾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北京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事迹宣讲团”,入选教育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曾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和3)。



2

中国工程院


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其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2人。


候选院士介绍:

何金良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84.7、1991.1、1994.3分别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为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1998年在韩国电气研究院担任访问科学家,2014-2015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电磁暂态及防护、智能材料及装备、信息感知及智慧电网等领域的研究。

先后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荣获国家本出青年基金,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际高功率电磁会士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以及IEEE Herman Halperin奖、IEEE技术成就奖、日本Hoshino奖、Rudolf Heinrich Golde奖、CIGRE杰出会员奖、中国电力杰出贡献奖等国内外奖项及荣誉。


黄守道

黄守道,湖南资兴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电力传动与新型发电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磁力材料与设备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2019年获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概况:黄守道教授长期从事特种电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30多年来围绕特种永磁电机和大型直驱风力发电技术,创建了多种永磁电机设计与控制方法,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6项。


蒋兴良

蒋兴良教授,博导,【能源电力装备安全与自然灾害防御】学术带头人,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获得者、【Masoud Farzaneh Award】奖获得者、重庆市第五届先进生产工作者、首届【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科协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届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2020年【IEEE Caixin Sun and Stan Grzybowski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获得者、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担任全国高原电工产品环境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国际结构物大气覆冰(IWAIS IAC) 委员会主席。

 长期致力于极端环境电气外绝缘和电网冰灾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先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科技攻关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及30项横向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等奖5项,发明专利20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80余篇。

 创建了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覆冰研究队伍,开创了高电压等级野外覆冰研究基地建设,为大电网抗冰设计、恶劣气象环境的融冰方式选择提供了大量基础支撑;开创了结构物大气防冰技术研究,将冰灾机理研究拓展到风电机组叶片、飞行器防冰等领域,体现了在冰灾机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李红斌

获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式互感器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主持、参与多个国自基、重点研发计划所资助的科研工作和电网总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多个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多篇SCI论文,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培养大批硕士、博士。研究方向:电磁量传感器(电磁式及电子式互感器、直流电流电压传感器)及相关技术、电能计量(数字式电能表)及相关技术、虚拟仪器等。


李鹏

南方电网数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


刘泽洪

刘泽洪(1961-),湖南长沙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获湖南大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国际知名电网工程和直流输电专家,原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长期参与和组织国家电网公司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规划、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主持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800kV/6400-10000MW、±1100kV/120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担任国际大电网会议、国际电工委员会多个工作组召集人或中国代表,是国家863计划智能电网研究方向项目“±1100kV直流SF6气体绝缘穿墙套管核心技术研究及装置研制”项目负责人。


荣命哲

荣命哲,男,汉族,1963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共党员。

研究领域

1、直流电力装备技术

2、电力装备智能感知与运行维护

3、电力设备智能设计与数字孪生技术

4、等离子体生物电磁技术及应用

5、微能量收集与无线传输技术及应用

历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校长助理。2014年9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1年12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荣获多项国家级人才称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引智示范基地负责人。


王伟胜

王伟胜,1968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新能源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应用广泛,有力支撑了我国大规模新能源稳定运行和高效消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28名。


杨勇平

2002年3月起,历任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国际合作处处长兼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北京校区动力工程系主任;2006年2月起任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2016年11月起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审计工作;联系能源 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


郑明光

郑明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和一号总设计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核能总工程师,是首批中国核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事务常务顾问组中唯一中国成员、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从参与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开始,他从事核电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近40年,立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核电产业能力、自主核电品牌,致力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郑明光从技术上全面主持和策划,联合国内477家相关单位、26900多名科技人员,开展十余年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型号国和一号。

立足中国核电工业基础与国家重大专项,郑明光联合核电“产学研用”,解决先进核电型号设计与设备产业链体系支撑问题,推进我国核电“八大体系”建设,使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从31.5%提高到85%以上。


郑玉平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三级顾问,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控制的理论研究、装备研发和工程应用,研发的系列保护产品在我国各级电网获得广泛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