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节点与“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启航之年,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回顾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以创历史新高的年度新增装机规模,实现新能源业务量级跃升。
注:统计截止时间为2024年底
步入“十四五”收官之年,面对双碳目标承诺期与能源安全保卫战的双重考验,各集团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但技术路径和布局各有侧重,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加快建设海上风电、沙戈荒、水风光大基地
“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对标对表“双碳”目标,坚持先立后破,在不断加强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的同时,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开工、投产容量双双历史性突破“3000万+”,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将坚持优投资、稳增长,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提高重大项目质效,着力打造“两高一低”精品工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大海上风电、沙戈荒、水风光大基地资源获取及建设力度,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项目案例:
龙源电力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是我国最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也是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基地中首个备案、开工、投产的项目。基地以建设大型风电、光伏为主,目前已建成投产200万千瓦光伏电站。
2025年,项目剩余工程建设全面加速,进入集中建设阶段。
以新能源、水电、核电为三大支撑
2024年,中国华能新能源投产规模超2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再跨8000万、9000万千瓦两大台阶,突破9500万千瓦。伴随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中国华能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至2024年末,中国华能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已占据“半壁江山”,达到了51.8%。
2025年,华能将坚持基地型规模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深化“三线一带”布局,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水电、核电为三大支撑的转型发展新格局。要着力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打造优质“基因工程”,全面提升驾驭市场的能力;要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重点领域发展战新产业,坚守主责主业,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实现数智赋能;要着力推动内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持续优化煤电发展,强化煤炭产业支撑,深化金融产业协同,加大国际化拓展力度。
项目案例:
澜沧江是我国十三大流域水电基地之一,水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规模超320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装机规模达2275万千瓦,在建、前期水电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根据规划成果,澜沧江流域周边可配套开发新能源资源约5500万千瓦,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总规模可达9000万千瓦。
中国华能是国家明确的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主体,与新能源配套互补开发,界面清晰,管理优势突出,在项目管理、关系协调、开发时序、决策效率等方面均较为领先。
聚焦钙钛矿光伏、第四代核能、氢能储能
截至2024年底,国家电投集团电力总装机达2.6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超7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2024年期末清洁能源装机1.93亿千瓦,占比72.71%,同比提高2.82个百分点。
2025年,国家电投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额稳步增长。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力争达到75%以上,在2024年同比提升2.8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提升2.6个百分点。新能源核准、开工、投产目标将持续保持高位,特别是新能源投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3%,力争再创历史新高。
国家电投将重点发挥核电基荷电源优势,扩大清洁能源装机基本盘,聚焦钙钛矿光伏、第四代核能、氢能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与落地。
最新动态:
2025年2月27日,华能华清钙钛矿光伏产业项目在山东莱州正式签约落地。华清钙钛矿公司是华能钙钛矿技术重要的产业化载体,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大力支持。此次项目在山东莱州市顺利落地,标志着华能钙钛矿技术向着产业化、商业化应用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025年3月12日,电投产融公告,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置出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家电投集团。
电投产融此次置入电投核能资产后,资产规模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业务重心将聚焦在核电业务方面。公司也将成为继中国广核、中国核电之后A股市场的第三大核电公司。
加快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水风光一体化项目、海上风电项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华电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2.4亿千瓦,境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6.2%,全年开工、在建、投产规模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此外,中国华电境外在运在建装机容量达到546万千瓦,境外发电量同比增长30.75%。
中国华电2025年工作会议明确“以更大力度加快推动新能源开发建设”的目标。根据规划,华电2025年将紧密衔接国家相关战略,全力推动沙戈荒、水风光、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统筹推进水电、火电等各类型电源协同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新产业发展壮大,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氢能、新型储能、新一代煤电、虚拟电厂、海洋能等试点示范。
最新动态:
2025年2月26日,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项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海西州格尔木市开工。
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建设总规模1924万千瓦,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方式规划,新能源装机占比85%。
保供、增效“两促进”
2024年,中国大唐高质量完成“一利五率”考核目标,发电量同比增长4.81%,供热量增长8.87%,煤炭产量同比增长31.95%,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59.78%。新能源开工、投产规模等创历史新高,国家首批6个百万千瓦级装机新能源基地全部投产,装机总规模迈上2亿千瓦大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近50%。
2025年,中国大唐将推动存量增效、成本领先、增量做优、晋位升级,奋力推进“二次创业”向纵深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要持续扛牢保供首责,统筹安全生产和营销管理,实现保供、增效“两促进”。
中国大唐将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能源,加快推进重点大新能源基地建设、重点科研攻坚项目和设备更新改造升级。
项目案例: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北70公里的托克托县,坐落着大唐托克托电厂,这座被誉为全球最大火力发电厂的发电基地。其装机规模堪称火电中的巨无霸,拥有8台60万千瓦机组、2台66万千瓦机组以及2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高达672万千瓦。其发电量惊人,一天最高可达1亿千瓦,傲视全球。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电厂积极响应,开始了绿色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电厂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周边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致力于打造煤电与风电、光伏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
2021年,大唐托电率先启动蒙西托克托外送200万千瓦风光项目,加速向新型绿色电厂转型。蒙西托克托外送200万千瓦风光项目,是国内首个充分利用既有火电通道进行新能源打捆外送的多能互补典范。该项目巧妙地将风电和光伏所发的绿色电力,通过大唐托电现有的电力外送通道输送至京津唐电网,实现了新能源项目的零新增线路投资,同时提升了原有输电通道的利用率。此外,依托大唐托电庞大的火电机组容量进行深度调峰,该项目成功实现了火电与新能源的互补发电,确保了打捆外送电力的稳定输出。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