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16台宇树人形机器人身着东北大花袄演绎传统秧歌舞,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机器人不仅完成了扭腰、踢腿等基础动作,还展示了“转手绢”“丢手绢”等高难度技巧,动作流畅度与真人无异。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和“商业化爆发前夜”。根据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
在电力巡检领域,人形机器人已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落地。
近日,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成功突破了复杂环境下的移动与操作难题,高效完成电力设备的巡检和操作任务,成为首个在电力行业完成操作和巡检的人形机器人。
“天工”融合太赫兹成像、紫外光子计数及激光雷达技术,可在50米外识别0.1皮库仑级局部放电信号,构建三维设备缺陷图谱,实现数据化精准诊断。其机械臂能完成旋钮操作、仪器抓取等精细动作,并独立执行配电室分闸、合闸等任务。它能独立完成配电室巡检、局部放电检测及245母联柜倒闸操作,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显著提升高危环境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
在配电室里的“天工”手持超声波低电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对多台电柜进行多点位局部放电检测,高效完成巡检任务。同时还能顺利完成合闸、分闸等操作任务。
图源: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目前,“天工”已在北京亦庄高压变电站投入试运行。
大壮,是“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的小名。是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联合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形机器人。
2025年2月,“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在在武汉洪山礼堂组团亮相。
“大壮”机器人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采用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可负重40公斤至60公斤并实现直膝行走,可谓力大又灵活。
图源: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大壮’已实现独立行走、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爬坡、语音交互等功能。”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壮”适用于劳动密集型场所,已瞄准电力巡检—运维需求,将率先在电网变电站场景示范应用,代替人开展值守、巡检、运维等工作,在带电环境下代替人类操作者执行相关危险作业。目前,“大壮”正在为年底上岗做准备。
来源:极目新闻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机巡管理中心展示了其牵头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从外观上看,这款人形机器人具有类似真人的身高,健壮的四肢,灵巧的双手,敏锐的眼睛。据介绍,它不但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上下楼梯,到达每一个需要的位置,通过研发人员的训练,还可以完成抓取、按按钮、操作开关、开门等动作,甚至像人类一样使用各种电力安全工具,完成验电、接地等危险操作。可应用于无人值班变电站,替代工作人员完成设备巡检、故障排查、操作执行等任务。
目前该产品仍处于中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展功能、增强稳定性,预计2025年上半年可以投入生产场景,开展实际作业。后续在AI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也将越来越聪明,逐步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主智能作业,成为独当一面的电力设备“守护神”。
来源:信息时报
近日,广东电网公司广州黄埔供电局自主研发的“哪吒”等智能机器人上线试用。
据了解,人形机器人“哪吒”具备多模态感知系统,集成2毫米定位精度的激光雷达、0.5毫米测距精度的深度相机以及0.5℃测温精度的热成像仪等传感器,配备电磁屏蔽层,在50千伏强电场中仍能稳定作业,引入最新的Deepseek-R1等多模态模型,响应速度突破50毫秒,灵巧手可持各类专业设备作业,实现人机协同效率提升300%,有效突破传统机器人“遇电即瘫”瓶颈,精准破解高压设备带电检修、隐蔽风险实时预警、立体应急响应等行业难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全天候、全场景、全自主”的智能守护。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