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随着指令下达,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站——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并网发电。至此,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这一里程碑式的节点,比预期提前了整整一年。
自国家能源集团重组成立之日起,就将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步伐刻印在大江南北。走向未来,国家能源集团正以快马加鞭之势,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注入国能动力。
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电力供应保障有力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宁夏腾格里等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大渡河、金沙江上游川滇段水风光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宁东200万千瓦、中卫200万千瓦、蒙西300万千瓦等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项目并网发电;山东渤中、半岛南及浙江象山等一批重点海上风电项目落地投产,江苏、山东、浙江3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逐步建成;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实现“一年五投”,双江口、金川、老鹰岩等水电站成组成串加速开发。
“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从6634万千瓦到2024年的1.4亿千瓦,4年实现翻一番。其中,风电装机规模增长2026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增长5447万千瓦,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水电规模824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绿证申领数量超4960万个,增长1.7倍……一组组数据展现出国家能源集团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建设转变。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建设新能源配储,合理布局火储联合调频、热电解耦、基地构网型储能,稳步实施风光储联合运行及商业独立储能,以拓宽新能源应用场景、解决消纳难题。从规模上看,截至2024年底,国家能源集团已累计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100个,装机规模333万千瓦/595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40.29%。因地制宜探索多条储能路线,飞轮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相继投产,与煤电耦合的熔盐储热项目开始调试,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发展、多点开花的喜人态势。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204.6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230次,同比分别提高10.55%、18.03%。
智能智慧运营管理 绿色发展量质双升
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不断建设,生产运维工作日益增多,各种智慧化手段应运而生。国家能源集团应用行业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推行智能化生产与智慧化管理经营,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和效益。
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推进“一区域一集控”建设,实现区域集中运行监控和规模化检修维护,减少值守人员;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设备数据,开展故障分析诊断,逐步实现状态检修;通过场站功率预测统计、运行监视等全流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水、风、光实现多能互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截至2024年12月,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项目共纳管风电场418座、风机23850台、光伏电站211座、光伏发电设备83513台,212万测点数据实时入湖,场站入湖率达到96%。
强化数智赋能,不仅惠及企业,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4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推出“云上水电”,融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水电知识、模型、成果固化到平台上,为水电企业提供气象水情、库坝安全、设备管理等特色“云化服务”,解决中小水电站数字化建设成本高、智慧化转型难等堵点卡点,有望推动更多水电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水电行业提高发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在虚拟电厂的新赛道上,国家能源集团也在发力提速,为平抑新能源电力的强随机波动性、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提供了多重选择。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在广东、湖北、江西、浙江等多个地区建设、运营虚拟电厂项目,有效聚合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需求侧资源,形成了快速调节和响应能力,为电网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了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
探索多元应用 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园,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新闻中心提供能源,整个建筑发电自给自足;以柔性充电桩和智慧灯杆为智能终端代表的绿色交通系统,实现车辆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互联。
在河北赤城制氢厂,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出的绿氢,经长管拖车运输至万全综合能源站,已连续一年为多种氢燃料车型提供绿色动能。
能源结构转型,不只是简单的装机规模替代,而是电量应用替代。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等领域多元应用场景,推进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用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一个个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因地制宜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也以更加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在西藏那曲市聂荣县尼玛乡铜龙村,国家能源集团投资300万元帮助牧民建成屋顶户用光伏系统,配置化学储能和智能微电网,形成电力“自发自用+供热供暖”运行模式,让当地牧民日常生活实现了绿色低碳转型。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龙源电力用新能源开发为沙漠锁边,宛若蓝海的光伏板铺设到哪里,治沙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模式,使一期100万千瓦光伏场区植被覆盖率从建设前的0.5%增加至20%,有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在追“新”逐“绿”的道路上,国家能源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征程还在继续。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