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投产前夕,南网报派出骨干记者兵分三路,分赴昆北、柳北和龙门换流站采访一线建设者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工程提前投产的生动故事。本期推出柳北换流站的提速建设故事。
投产前夕的±800千伏柳北换流站里,柔直检修班班组工程师石万里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处理系统弹出的调试告警信息,虽忙,但有条不紊。换流站的建设者们,早已提速发力,把疫情延误的工期夺了回来。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柳北换流站处在工程线路中间,是连接首尾两端的枢纽。世界唯一特高压混合直流汇流母线在这里汇集电流并输送至各处。“一边通过母线送到广东,一边通过交流线路送到广西。”换流站柔直检修班班长、超高压公司助理技能专家罗义晖不忘补充一句,“发生特殊情况时候,我们还能把电倒送回云南。”
枢纽站衔接两头,系统运行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我们得保证,万一站内出现故障,不能影响到两端直接送电。”换流站副站长、柳北党支部副书记胡付有介绍。
“又是三端、又是常规直流跟柔性直流的混合,运行工况种类太多。”罗义晖说。系统运行人员梳理出的工况多达632种,后经层层筛查,留下108种较常见的,而普通常规两端直流工程只有二十几种,相差5倍。
每一种工况都必须经过系统演算,方能确保工程投产后的顺利运行。
10月底,调试过程出现系统跳闸问题。“在系统进行操作时,不该动的设备动了。”石万里突然想到做前期试验时,曾出现过类似状况。当时的处理方式与眼下情况并非完全一致,但能举一反三,从中找到问题症结。想到办法的他,重新敲击键盘,修改软件控制下的系统运行逻辑。几天后,问题迎刃而解。“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随工验收省时保质
工期是一点点夺回来的。
柳北换流站副站长姜雪飞想了很多办法。他先联系当地政府,在复工复产后第一时间包车,把施工人员从全国各地接回来。
到了现场,姜雪飞让两家施工单位同时安装变压器,“我不直接给他们压力,但他们会不自觉地比,谁也不好意思被同行比下去。”
速度提上来,质量不能降。他把足球场上的“红黄牌”机制借鉴进来,“做得不好先黄牌警告,累计次数多了再亮红牌扣分。”
对于一些特定施工,站内采取随工验收的方式来省时。比如拧螺丝,都是设置好的力矩,一经拧完,后面工序就不会再改了,站内工作人员也就立即查验。
这样做,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柔直检修班高级作业员黄一钊随工检验换流阀厅系统程序逻辑设定时,发现少了一个温度信号模块,立即让人补上。“如果等完成后再检查,就要把全部2592个模块都查一遍,得多花起码一周时间。”他说。
资源倾斜激发活力
提速建设时,加班在所难免。“凌晨两三点,微信群里偶尔还看到他们发工作信息。”超高压公司柳州局变电管理所经理王荣超说,“但他们第二天还是元气满满。”
无论饭点还是休息时间,站内员工常常兴致勃勃地讨论工作心得体会或问题困惑。
“大家的精气神很足,工作很主动。”超高压公司柳州局党委书记刘相枪说。
关于个中缘由,有员工归结为成就感、荣誉感。毕竟,这是在亲身建设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
但还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超高压公司柳州局在人才培养、关注基层方面做足了功夫。
“一线班组员工有专属福利,绩效工资最高能达到同岗级机关员工的1.6倍。”刘相枪介绍,要把资源彻底向一线倾斜。同时,对干部实行任期制,凭能力选聘,能上能下,让优秀青年人才涌现出来。
仅入职5年的换流站员工李晓霞,成了破格提拔的典型。今年9月刚升任值班员的她,就在短短两个月后的岗位竞聘中,跨过副值长这一级,跳级成为值长。年轻的她,履历不简单:技师职称,获超高压公司直流“比武”三等奖,还是站里唯一的超高压公司三级技能专家。
“我希望,做完一项工程,参与其中的员工都能很好地成长。”刘相枪说。从柳北换流站建设情况看,她的期望已经达成。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帅泉 通讯员 李明硕 邓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