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以“碳路先锋”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该市亭湖区在打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中总结的成绩。
今年8月以来,盐城已经举办八场“碳路先锋”主题发布会。包括东台、大丰、滨海、经开在内的多区县展示了各自在绿色转型和产业发展中的最新成就。从发布会透露的信息中不难看,出盐城对“向海逐绿、向新而行”目标的坚定追求。
回顾这八场发布会还不难发现,盐城近两年聚焦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双碳”目标、民生改善等四大方面,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加快推进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的抓手。2023年,盐城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20%,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吉瓦,位居江苏省前列。
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盐城近一年来通过优化源荷空间布局、强化电网建设保障、引导储能多元发展等措施,将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有机融合,并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丰富和产业园区集聚的优势,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全速前进。
建设绿色能源之城
盐城拥有582千米长的海岸线,沿海滩涂面积达到4550平方千米。因滩涂面积大,故而难以形成深海良港,但这样的地理条件却孕育了丰富的风力资源。据统计,盐城近海100米高空的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发电量利用小时数高达1200小时,风电可开发总量占江苏省的2/3以上,是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此外,盐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2500小时,具备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良好条件。
得益于这两项得天独厚的资源,盐城已经成为全国新能源开发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截至今年9月底,盐城市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67.0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67.6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达948.78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装机总量的41.18%。
在《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中,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被赋予了“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的重任。根据这份方案,到2025年年底,盐城全市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05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位列全球城市首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并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海洋能开发利用。
这份方案还强调“加强新能源消纳与应用”。实现这个目标的挑战在于,无论是从江苏省的角度还是从盐城市自身来看,新能源发电与用电需求都呈现出逆向分布的特点:江苏省新能源北多南少,负荷北轻南重;盐城市新能源项目分布沿海区县多、中心城区少,负荷沿海区县轻、中心城区重。随着项目持续开发,用电量增长和发电量增长之间的缺口势必加大,沿海新能源电量必须传输至城市中心或苏南才能全额消纳。同时,盐城沿海地域虽然广阔,但实际上分布着密集的生态保护区、陆上风场、省属农场和港口,加之前期新能源密集接网,开辟新能源并网新廊道的难度越来越大。
为了避免出现“大装机、小出力”的问题,首先要提升当地能源体系的兜底保供能力。2023年,射阳港电厂200万千瓦火电机组调试并网,盐城市火电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当前,盐城正在推进投资近20亿元的“沿海二通道北延”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滨海港电厂二、三期各200万千瓦火电机组将分别于2025、2026年全容量并网。常规机组的增加将成为本地能源结构调整的“压舱石”。
电化学储能也在盐城的新能源消纳中开始发挥作用。今年夏天,远景射阳25万千瓦/5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并网,并在随后的迎峰度夏保供中发挥了支撑作用。不仅如此,盐城市纳入电力系统规划的8个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全部投运。这些总规模达151万千瓦/302万千瓦时的储能,提升了电力保供能力和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目前,盐城正在开展30万千瓦储能电站的建设调试,并进行新增25万千瓦储能电站的选址纳规工作。这两个新项目将成为本地新型电力系统中提升系统灵活性的重要资源。盐城正通过优化电网、引入储能等实际行动,塑造我国东部新能源富集地区的“绿色样板”。
探索零碳园区之路
今年前三季度,盐城市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7.4%,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184.9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新三样”产品大都来自盐城的产业园。2016年,盐城被确定为中韩产业园首批城市之一,并在次年成为拥有中韩合作共建园区的城市之一。依托中韩产业园,盐城围绕汽车产业,建立起“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形成从乘用车、商用车到专用车,从整车到零部件,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条。2018年,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盐城打造了“一区三基地”,一批制造业主业的产业园陆续建立起来,涵盖新能源装备制造、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多个产业。
近年来,在能源转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盐城产业园发展迎来新的任务。202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这份《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零碳产业园的核心要点是实施绿色能源替代。《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则为盐城“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到2025年,(近)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要取得积极进展,园区可溯源清洁低碳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立,能碳智慧管理平台、碳排放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是盐城打造零碳园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出口导向型城市,盐城正在借助本地绿电资源,助力地方外向型企业,加强产业链碳标识认证管理,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新电池法案”等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其中,加大绿电使用、推动绿电交易已经在园区得到应用。使用绿电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而降低企业的碳排放量。今年以来,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先后建成“怡能微碳慧能”工业型和“射阳洋马贺东”乡村型微电网,形成“光储充”一体化自平衡自消纳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复制。
推动绿电和绿证交易也是帮助产业用户减碳降碳的重要手段。在过去三年中,盐城市绿电交易量呈指数型攀升,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绿电交易电量就达5.5亿千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长近282.4%。今年5月,国网盐城供电公司推动在射阳港成立全国首个园区级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引导本地新能源发电企业与产业用户通过绿电交易实现就近匹配。
要实现对重点产业链碳标识认证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绿电“可溯源”将是重要一步。当前,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已经针对市经开区、射阳港等四个重点园区,研究形成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绿电供应方案,并完成沿海园区绿电“可溯源”网架改造。同时,公司也在加速规划建设沿海至市区负荷中心的绿能供应电网通道,通过不断强化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促进园区产业低碳发展,提高企业的能碳管理水平。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