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正在加速推进能源转型,但消费占比超过八成的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压舱石”。
(来源:能源新媒 文/ 陈卫东)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1%,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十年来,中国能源供需保持平衡,能源价格总体平稳,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将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2015年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全国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14亿人口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绿能技术实现新突破
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5.5%提高到26.4%,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我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28%。 与2012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绿色能源技术实现新突破。中国已建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水电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十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介绍,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2023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推动降低了全球能源转型成本,也为全球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能源消费仍占九成
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绿色能源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全球范围内而言,化石能源消费依然占比巨大。
2024年8月26日,埃克森美孚发布2024年版《全球展望》报告,分析并预测了至2050年的世界能源形势。
基于经济增长和解决能源贫困是埃克森美孚研判2050年世界能源形势的基础和出发点。埃克森美孚认为,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能源的供应方便,价格合理。对于数十亿人来说,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任务也极具挑战性。
该报告认为,每6天,世界将多出100万人。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今天的80亿增加到近100亿。随着地球上人口增加20亿,世界将需要新的方法来提供更加可靠、负担得起的能源;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以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同时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埃克森美孚预计,将世界各国提升到现代能源最低标准,将推动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能源使用总量预计增加15%。可再生能源将发挥重要作用,石油和天然气也将如此。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几乎所有的这些能源消费都会进一步增长。而相比之下,随着效率的提高,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下降10%以上。
作为世界总能源结构的一部分,到2050年,用电量将增长80%。从现在到那时,世界总能源结构的最重大变化将是:太阳能和风能在总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增加了4倍以上,煤炭将继续被低排放能源所取代,天然气属于低排放能源,天然气在发电过程中可比煤电减少高达60%的碳排放。
该报告还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如果2035年全球销售的每一辆新车都是电动汽车,那么,2050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将是每天8500万桶,和2010年一样。2050年,乘用车汽油的需求将下降,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汽油只是石油总需求中一个相对较小的部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石油,现在和将来都主要用于工业过程,如制造业和化工生产,以及航运、卡车和航空等重型运输,这些服务是现代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预计,2030年后全球石油需求将趋于平稳,2050年仍将保持在每天1亿桶以上。埃克森美孚的结论是:世界整体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但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必不可少的。
2024年7月10日,bp发布了《2024世界能源展望》报告,bp认为:全球能源系统仍处于转型的“能源补充”阶段。
报告显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能和地热能(但不包括水电)。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轨迹情景假设下翻了一番多,在净零情景假设下增加了三倍多。在当前轨迹情景假设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份额从2022年的略高于10%增加到2050年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净零情景假设下增加到所有一次能源的一半以上。
对天然气的需求是从目前的水平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脱碳的速度。在当前国际情景假设下,随着新兴经济体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提高,天然气需求增加了近五分之一;相比之下,净零排放情景假设下向电气化和低碳能源的更大转变,意味着天然气需求将在本十年的下半段达到平台,到展望结束时下降到只有2022年水平的一半左右。
bp报告对2050年世界石油需求的预测。在本展望的前半段,石油将继续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轨迹情景假设和净零情景假设下,2035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分别在八千万桶至一亿桶/日之间(此估计与埃克森美孚很接近)。
这一次的能源转型,有史以来第一次是从能源补充转向了能源的替代。只有当“新”能源(这次是低碳能源)的增长超过全球能源总需求的增长时,“旧”能源(这次是有增无减的化石燃料)使用的绝对值才会下降。
2024年4月30日,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了《2024年全球能源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如果说应对能源转型是新的能源冲击,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第一个挑战,那么时机就是第二个挑战。
以往的能源转型不是政策举措的产物,而是新能源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的产物。之前的每一次能源转型都经过了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但没有一次是目前设想的类型。这一转型的目标是在不到25年的时间里彻底改变已经累计投资超过10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的能源基础。
改变全球经济的能源基础绝非易事,正是这些能源基础使得人类文明进入了“石油的时代”。根据2023年《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2022年,石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1.56%,仍是人类社会第一大能源来源。除石油外,2022年,在人类社会消费的能源中,煤炭排名第二,占比26.73%;天然气排名第三,占比23.49%。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合计,三大传统的化石能源占人类社会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1.78%,是当今世界绝对的主体能源。若进一步细分,在2022年人类社会消费的能源中,属于传统能源的水电,占比6.73%,核能占比3.99%。加上以上三大化石能源,传统能源合计占比高达92.53%,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2022年,包括风能、太阳能等的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社会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7.47%,无法动摇化石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地位。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列为统计的部分可再生能源,诸如风光等,是人类社会很早就已经使用的能源,有的使用时间大大早于煤炭,属于传统能源的范畴。一次能源消费之外,人类社会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在电力领域的表现也特别明显。2022年,世界发电用能源来源中,煤炭占比高达35.4%,依然超过了1/3。
油气企业拥抱能源转型
中国的石油需求,在未来几年略有上升,然后在2030年后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路运输日益电气化所致。在其他新兴经济体,繁荣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支持了更具弹性的石油需求。
在当前轨迹情景假设下,新兴经济体的石油需求一直增加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大致趋于平稳。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传统能源中,石油应该是首先达峰,其次是煤炭,最后是天然气。“汽油受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消费量减少;柴油受LNG和电动卡车的影响,也将减少。煤炭受经济、环保等因素影响,也将在‘十四五’末或者‘十五五’初达峰。”天然气,是含碳最低的化石能源,长期需求稳中向好。
面对化石能源仍是中国经济发展“压舱石”的现实,石油央企在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方面成绩斐然,是当仁不让的“顶梁柱”。在风光氢储等新能源新业态的强劲崛起和能源转型大变局中,石油央企积极主动作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拥抱能源转型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面对能源转型大势,中国石化锚定“双碳”目标、拥抱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除持续提升油气供应能力,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天然气高质量发展外,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大力发展地热产业,积极发展光伏、风电产业,更顺应石油用途从燃料向原料转变的趋势,持续加强高端树脂、高端橡胶、高性能纤维、特种精细化学品等研发生产,破解大宗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结构性矛盾。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2024年年中工作会上讲话强调,油气和新能源业务要充分发挥能源保供“顶梁柱”作用,以高水平储采平衡保障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炼化销售和新材料业务要加强产业链协同联动,提升整体创效能力;支持和服务业务要坚持专业化发展,增强战略支持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资本和金融业务要着力提高产业金融服务质效和投资质效。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公司积极顺应时代趋势,坚持推进‘油气增储上产、能源绿色转型、科技自主创新’三大工程和‘提质增效升级’行动。”在油气开采方面,公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生产,坚持从源头管控能耗和碳排强度,持续推进稳油控水和火炬气回收等工作;在产品结构方面,公司油气并重,向气倾斜;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推进油气主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他表示,目前中国海油零碳负碳产业有序发展,国内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恩平15-1示范项目已正式投用,大亚湾CCS/CCUS集群研究示范项目获扎实推进,世界首个半潜式“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也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行业绿色工厂。到2030年,公司力争将国内天然气产量占比提高至30%。
持续发展才是企业之本
能源需要转型,企业也需要转型,但上述转型均需建立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财富中文网于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依据这个榜单的数据,人们可以了解全球大型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入到国家或地区的研究可以揭示大企业群体分布的变化。对中国石油央企来说,可以借此了解世界级跨国石油公司的竞争趋势、优劣势和潜在差距。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4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比去年略微增长了约0.1%。此次上榜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从309亿美元增长至321亿美元。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2.3%,约为2.97万亿美元。500家公司除了盈利总额略低于前年(2022年)上榜企业,其他指标,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以及雇佣员工总数均达到自《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创立以来的最高峰。沃尔玛连续第十一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亚马逊重回第二。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继续位列第三。排在第四和第六位的分别是沙特阿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另一家石油央企中国海油名列第五十六位。
2023年中国三家石油央企总营业收入为9931亿美元,利润452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4.56%。美国最大三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马拉松石油公司总营业收入为6958亿美元,利润总额64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9.25%。中国三桶油营业收入是美国三大石油公司的1.4倍,而营业利润仅为三家美国同行的70%,营业利润率则差不多正好腰斩是美国同行的49.30%。同样的数据与壳牌、BP、道达尔能源三家欧洲的跨国石油公司比较,差距也是明显的,它们的营业收入/利润/营业利润率分别为7552亿美元/560亿美元/7.41%。
若进一步考察人均产值和利润指标,三桶油与国际公司财务指标的差距更是巨大。即使是三桶油之间的比较也有巨大的差别。至今年9月初,三大石油公司公布中期业绩,上半年利润情况是:中石油净利润886亿元(员工人数124万)、中石化净利润371亿元(员工人数38万)、中海油净利润797亿元(员工人数9.8万),中海油和中石油所创造的净利润差不多,伯仲之间,但人数相差10倍不止。虽然企业可以有“国有”“私有”所有制之分,但企业的实质都是市场经济中相互竞争与合作的“经营实体”,营业收入/利润、投资回报、股东回报的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效率的公认指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石油央企的“角色定位”既有清晰的界定也有“模糊”的边界,当我以为“可持续经营”最为重要,不论企业被赋予了多少愿景和责任,企业破产了失去了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了,愿景和责任也就不复存在了。
通用电气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1892年成立以来,通用电气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对几代美国人来说,他的工作保障、安全可靠的投资,以及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商业精英教育。在传奇CEO杰克·韦尔奇的20年领导后,通用电气作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进入了21世纪,然而不到20年后,“老通用”就消失了。通用电气传统的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企业文化迷失了方向,这最终导致了公司在个人和组织层面的衰落。
如果说,在中国有什么企业可以和美国“老通用”公司媲美的话,我以为非“大庆油田”、中国石油莫属。七十多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过程,石油央企传承着“大庆油田”基因。能源转型,多元能源时代终将到来,但愿我们不要在永远的“长子”“顶梁柱”追求中迷失方向。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5年前曾高调绿色转型,今年又突然纷纷回归油气主业,它们发展战略大幅度调整很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
就能源转型而言,尽管近年来在双碳目标之下,风能和太阳能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但从消费结构来看,风光发电在整体能源构成中的占比还很低。当前,虽然新能源的新增投资规模已经超越传统能源,但由于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未达到预期,新能源渗透率依然较低。被称为“中国新能源七子”的光伏制造巨头,目前尚无一家进入今年的《财富》500强名单,有些甚至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比肩西方“石油七姐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