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如茵、绿树成行,裸露的沙地也被草方格固定覆盖,整齐的框架办公板房美观明亮,整洁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灌木丛、精心设计的宣传展板有序排列,深蓝色的光伏板波光粼粼、新能源汽车规范地停放在充电桩旁……走进内蒙古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腾格里“沙戈荒”大基地项目100万千瓦光伏一期工程现场,立即就会被眼前的这片“绿洲”吸引——这就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首个“零碳工地”项目。
用“绿电”建“绿电”
“零碳工地”项目所在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原有电力设施不完善,新电力设施建设伴随新能源基地建设同步进行,且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该项目旨在研究并打造适用于施工工地的离网型光储一体化微网供电系统,为工地提供便捷、可靠、零碳的用能解决方案。
该工地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74平方米。采用交流微网系统,系统由分布式光伏子系统、分布式储能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办公负载子系统(包含交流充电桩)及能量管理子系统组成。分布式光伏子系统为0.11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子系统总装机容量为0.15万千瓦/0.3132万千瓦时分布式储能,办公负载子系统包含低碳工地办公区的全部负载及10台额定功率为7千瓦的交流充电桩。微网系统具备外网发布功能,支持远程访问实时运行数据,实现远程运行监控。
该项目于6月11日送电试用,6月19日正式投运,截至10月20日已连续安全运行123天。光伏累计发电量49463千瓦时,折合减少碳排放42702千克,办公区负载(含汽车充电桩)累计用电量34756千瓦时,间接总收益为12182元。其中,光伏向办公区负载直供电量20594千瓦时,按照内蒙古阿拉善地区0.42元/千瓦时的电价测算,间接收益5943元;储能系统累计充电量28869千瓦时,储能系统向办公区负载供电量14925千瓦时,间接收益6329元。
绿电点亮办公区,在沙漠瀚海中创造了能源建设新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储能绿电模式,实现了临建办公区用电的自给自足,提供了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通过配置相应规模的储能系统,使办公区用电更加稳定、可靠,并且优化EMS控制策略适用本项目特定负荷环境。
光伏发电,绿色用电,中国华电打造的首个“零碳工地”示范区,让绿电成为支撑光伏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主要电源,成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引领者。
让“环保”更“环保”
“零碳工地”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一工程在建设中追求保安全、重生态、赋智慧、铸精品、创零碳的新目标,将生态、智慧、零碳理念植入工程设计。
根据各负荷运行时间计算施工临建区总用电量,根据用电量规划设计各系统配置,保障光伏发电系统为临建区生产、生活持续稳定地提供绿色能源。同时,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将不污染、不破坏现场环境作为首要原则,尽最大努力降低施工对现场环境的影响,能够在现场外预制完成的设备装置及材料,全部在现场外完成,运输至现场后仅进行简单的组合安装。现场使用的机具全部使用绿色能源充电,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理念贯穿项目规划到施工再到运营的全过程。该公司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作为交通工具,室外停车场设立免费充电桩供项目车辆使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办公区临建房屋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选用可拼接、可重复使用的预制舱结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办公区(包括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洗手间等日常办公功能配置)用电全部来自离网型光储发电系统所发绿电,充足的绿电满足了零碳办公区60余人的办公需求,支撑着所有空调和采暖设施运行,整个办公区绿化率达50%以上,成为绿色生态工地。此项目从工程建设到发电、用电,打的都是节能减排的“绿算盘”,实现了绿电零碳排放。
用“科技”赋“科技”
走进“零碳工地”展厅,从包含现场数据采集设备、主机服务器、大屏幕、管理软件等配置的“零碳工地”管理平台上可以看到施工现场的实时情况。机械工作、设备材料运输、人员通勤、现场碳汇等数据接入管理平台,通过软件计算出的“零碳工地”采取各项措施实现的实时、累计碳减排量,直观地显示在大屏幕上。
同时,“零碳工地”管理平台对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管理。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为出发点,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类业务进行集成化的管理,使参建各方能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的各项信息。另外,“零碳工地”管理平台满足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远程访问需求,使得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在任意时间、地点均可实时查看现场工程情况。
该工程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远程管理。打造云端平台,实现跨平台调控一体化,具备智慧运营、故障诊断等功能,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通过多元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系统监控、功率控制及能量管理等,可随时随地对微网系统的储能PCS及BMS、光伏逆变器、充电桩及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便于统一操作、维护、检修和管理,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用能安全的安全生产目标。
该公司结合腾格里沙漠区域、环境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地理环境优势,通过构建集“光、储、充”于一体的“零碳工程”系统,改善了传统单靠电网的能源结构,提高了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并降低了用电成本。项目测算年发电50.45万千瓦时,年均二氧化碳减排量达349.92吨、二氧化硫减排量达13.27吨、氮氧化物减排量达6.61吨,碳粉尘120.07吨。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工地生产和办公提供了稳定的绿电供应,同时也为偏远地区和无电区供电提供了借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