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明确的工作部署。当前,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面临哪些挑战?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中能传媒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
中能传媒:当前,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将面对哪些挑战?
黄少中: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安全供应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这对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如“十五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将持续刚性增长,预计每年新增用电量达6000亿千瓦时,需求强劲,压力巨大。清洁能源供给存在制约,如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供应稳定性不足,需要传统能源作为补充和调节。因此,能源供应需要更加多元化,以应对单一能源供应可能带来的风险。
清洁低碳发展挑战。清洁能源占比还需要持续提升,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清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加快推进,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能源消费侧低碳转型任务艰巨,需要人们改变能源消费习惯,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技术突破挑战。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撑,如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氢能技术等。同时也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济高效挑战。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确保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成本合理可控。同时还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此外还要推动能源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智能协同的挑战。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环节的智能化协同,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建设智能电网,实现能源供需的实时匹配和动态平衡,加强能源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如交通、建筑等,形成综合能源系统。
体制机制深化的挑战。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完善能源市场机制,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政策法规体系,为能源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中能传媒: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黄少中: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工作应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加快转型。在供给侧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推动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序推进煤电转型和退出。在需求侧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稳妥有序推进北方地区新增清洁取暖项目等,鼓励用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提升能源供应链弹性韧性和安全水平。保持煤炭和煤电的稳定供应,科学合理优化煤电布局,确保在极端天气或能源供应紧张时能够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推动原油产量稳产增产,天然气产量进一步提高,增强油气资源的自给能力。持续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核准建设,加快推进油气管网设施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能源输送和分配效率。
推进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布局一批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新能源工程化研究、验证设施,加快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氢基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拓展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能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能源生产、输送、消费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增强能源高质量发展动能和活力。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和比例,推动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推动绿证绿电、碳市场、自愿减排市场等相互之间有效衔接,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推动碳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推动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如微电网、虚拟电厂、聚合商、综合能源站等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积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变革。吸引外资参与我国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推动能源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