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在广州召开。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企业、高校等机构代表,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内容展开交流,以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会上举行了央企首个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池(以下简称“专利池”)项目签约仪式。专利池由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是公司作为电力新能源产业领域龙头企业之一,运用知识产权加强成果保护,强化合作交流,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创新探索。
产业链上下游251项专利入池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目前,专利池加盟成员共有33家主体单位,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电网公司、南网储能公司、深圳供电局、重庆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州昇创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所。专利池涵盖数字电网技术装备、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共计251项专利。
“一直以来,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资产,是市场竞争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科技活动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规范、实用的持续支撑。”南方电网公司科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公司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
“构建产业专利池是其中一个探索性举措,专利池融合了产业链上下游专利,可以有效整合利用产业链创新资源,通过发挥专利“分配阀”的作用,推广现有技术,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专利池通过集中管理专利许可,实现了一揽子打包许可,减少谈判环节,简化许可流程,从而降低了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专利池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许可,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能有效消除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授权障碍,促进了技术的利用和推广。
作为加盟主体单位之一,南网储能公司对专利池发挥的作用十分期待。该公司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专利池能让企业的创新技术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化应用,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他表示,“我们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期待通过专利池这一技术共享平台,将产业链上的多项技术有机串联,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为后续整体产业的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另一专利池加盟单位,广州昇创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辉表示,随着专利技术的不断发展,一项产品所涉及的专利越来越密集,形成了所谓的“专利灌丛化”。中小微企业往往面临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难以独立应对这些专利障碍。通过加入专利池,企业可以利用池中的障碍性专利或互补性专利,消除专利交叉许可的障碍,从而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
让高质量专利不再“沉睡”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每年都会形成大量的专利技术。然而,这其中许多专利技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部分首创技术甚至因为专利申报材料的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有效保护,长此以往将极大影响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南方电网公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筹建央企首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由南网科研院负责具体运营工作。运营中心成立以来,促成“蓄电池核容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等5项开放许可专利成交,被许可单位包括成都广久电力、河南绿控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是自2021年新专利法引入开放许可制度以来,国内首单央企开放许可专利达成交易,打造了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发布开放许可专利198项,成交26项,累计许可金额为619.41万元,为推动国有企业专利技术惠及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优秀范本。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召开当日,南网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电力行业深度定制的微型多旋翼无人机——“慧眼”无人机,作为高价值专利产品亮相展厅。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专利是技术成果的固化,在转化过程中能提升产品横向应用效率。”南网科技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王杨表示,科技项目的研发过程往往长达两三年,当中可能会有三四十项专利,但是在产品实际转化阶段,一般只会用到其中的三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专利就会浪费,而是在外围形成专利保护圈。此外,一旦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就可以用既有的专利技术快速地组成一个新的产品。
“我们搞科研的人不懂专利转化和保护,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该怎么把首创的技术推向市场。”南方电网公司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侯帅说出了她的困扰。
“以前我们往往等到技术研发结束后,才会参与专利申请工作。但是很多技术人员不懂专利,导致许多很好的专利技术被埋没。如今在技术培育初期,我们就会介入,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专利培育服务,让专利培育变得专业化、产业化。”运营中心项目经理、南网科研院一级拔尖技术专家郑金说。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价值专利布局,以专利护航先进技术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