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看不见的“地行侠”——与黑暗为伴、为光明而战

2022-09-11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川电家园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熙熙攘攘的春熙路,高楼林立的金融城,流光溢彩的  九眼桥,在成都热闹的路面,随处可见“电”的踪影;而看不见的,是地下绵延1500多公里的电网“大动脉”——输电电缆网,输电电缆就像人体的血管,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张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蜘蛛网”里,有这样一群看不见的“地行侠”——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团队,他们整日穿梭在看不见尽头的隧道里,用坚守与奉献守卫蓉城的光明。

 
 
 
▲“地行侠”

 
  2022年8月,成都面临严峻的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成都电网也面临三“最”叠加(历史同期最少降雨、最高温度、最高电力负荷)的局面,输电电缆负荷猛增,线路重超载告警逐渐频繁,安全运行压力极大。成都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面对严峻形势,精心组织、枕戈待旦,想方设法守住电网“大动脉”的安全线。

 
 


 
鏖战火的“烤”验

于黑暗处争光明

 
  8月22日下午3点钟,收到应急指挥班通知“110千伏郊猛线重载!”电缆运检一班孔凡银和队友们立即出动,来到110千伏郊猛线浅沟进行巡视。

  此时成都烈日当空,气温达到38摄氏度,路面温度更是达到60多摄氏度。面对脚下滚烫的路面,孔凡银从容布置浅沟打围工作,待盖板揭起,浅沟里热浪扑面涌来。要对线路接头进行带电检测,就必须爬到浅沟内5米深位置的接头附近,孔凡银和队友们形象地称之为“爬火炕”。

 
  沟道两侧是电缆和接头,中间的通道宽度不足50厘米,在爬行过程中,孔凡银感受到了沟道四周蒸笼般的热度和窒息感。没有丝毫怠慢,他拿出钳形电流表熟练测量电缆护层环流数值,并在确认电缆护层无异常后才慢慢退出电缆沟。在完成环流测试工作后,孔凡银全身已经被汗水浸透。如此往复,每天对近三十余组接头依次检测,便是他们一天的工作。

 
▲正在进行检测工作的孔凡银

  电缆巡检,是电缆运检工最基本的工作,他们每个人平均每年要巡检1000多公里线路,相当于徒步往返成都至贵州。这群“地行侠”长年累月穿行在地下森林,不被看见的他们,常年与黑暗为伴、为光明而战。

 
 
笑对“冰”临城下

于“两重天”守安全

 
  电缆“发烧”,对于电网稳定运行来说不可小觑,如电缆本体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绝缘击穿,继而发生通道火灾、电缆群伤,引发城市大面积停电事故等严重后果。

  8月17日,电缆中心利用数字化手段,监测到110kV圣棕线通道内部温度达到47℃,电缆本体发热至55℃,严重超过载流量校核温度,需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上午10时许,电缆运检四班副班长刘畅和队友们来到110千伏圣棕线浅沟,利用风机对浅沟进行通风散热,同时调运重达1000斤的人工冰块用于物理降温。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浅沟内热气蒸腾宛如桑拿室,没过一会儿刘畅就已经汗流浃背,但是他仍然和队友们在浅沟匍匐前进,在高温蒸煮和双臂冰凉的双重极端条件下,艰难地将冰块放置在电缆两侧进行降温。

  “电缆温度已经慢慢降下来了,到达了安全范围。”尽管脸颊上都是细密的汗珠,身上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当说起电缆温度已恢复正常时,刘畅的脸上满是笑容。

 
▲搬运冰块的刘畅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这个夏天,历经了“冰与火”的锤炼,守护了蓉城电缆的安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员工将继续深耕地下、仰望星空,用坚守和奉献为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用青春和热血守护万家灯火!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